第四十六章 无法收拾的务工狂流(1/4)
工厂和宿舍完全建好已经是七月中旬的时候了,由于进入七月份后徐卫招收男女工人待遇优厚的名声已经在湖南以及周边的省份传遍了,从各地涌来的工人是六月份的十几倍,等到七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招募男工二十万人和女工六万人,尤其是贵州和广西贫困地区,更是一个村子的青年结伴而来。
此时,徐卫从英国定制的开矿机器已经到达长沙,由工人肩挑背扛的运到各矿山,然后让技师安装机器后开始开采各种矿石,其中宁乡的煤炭和浏阳县的水泥用石灰岩是用工人最多的地方,大约安置了五万工人。
与内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沿海的人员在衣食无以为继的时候可以用卖猪仔的方式逃难到南洋和美洲,在那里虽然依然生活非常贫困,但是毕竟有了可以果腹的食物,但是内陆人由于交通不便,他们甚至不知道海在哪里,更不要说什么出洋的事情了,所以在衣食无以为继的时候他们除了等待饿死之外只有造反一个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都是西北和西南经常出现造反的原因所在,包括纵横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从广西这种内陆的省份发起的。
整个封建王朝都在说西北和西南的民风彪悍,其实这也是地理环境造成的,西北和西南等地本来就土地贫困,再加上大山阻隔不能与外界互通有无,于是在荒年的时候那些不愿意饿死的饥民就选择了揭竿而起这条路了,也就造成了这种彪悍的民风。
中国认得本性是温顺的,只要有一口吃的一般是不会去想着造反的,而徐卫就给这些衣食无着的人提供了一个吃饱饭的机会,于是一时之间徐卫所在的长沙成了这些人聚集的地方。
由于徐卫在派往各地招工的时候就明言只接受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工,所以来长沙城应征的人几乎都在这个范围内,其实在这样一个交通极度不方便的年代,在这个年龄段之外的老幼也走不到长沙来。
这些人进入徐卫的工厂就是一批很好的工人,但是如果徐卫的工厂接受不了这些人,任由他们聚集在长沙城就是一个非常不安定的因素,就必须尽快遣散。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青壮在从家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饿着肚子,来长沙的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路都是靠着乞讨或者在野外找些食物充饥,等来到长沙城的时候早已经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甚至有的人就永远的躺在了来长沙城的路上,能够支撑他们没有和同伴一样倒在半路的信念就到长沙城就可以吃饱饭了,这就如同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样,已经不是徐卫或者官府一句遣散就可以遣散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末》 最新章节第四十六章 无法收拾的务工狂流,网址:https://www.bqgbi.net/9_9176/46.html
我在地球修星舰
海岛求生:我靠捡垃圾成神
灵气复苏:掷骰子就变强
拔份
从火场捞人开始签到
云襄传
行走的灾厄之源
高能二维码
腹黑双胞胎:爹地别惹我妈咪
好莱坞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