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1874远东风云(1/3)
1874年,威廉无事,德国无事。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展着。
在遭到维多利亚公主警告后,威廉和特蕾莎亲密约会的次数少了,但彼此的书信却是不断。许多肉麻到极点的词汇被威廉乐此不彼的写到他的情书里。
在“死亡兄弟会”新一届成员中,威廉理所当然成为波恩大学分会的瓢把子,不过生活也并未因此改变多少。读书、学习和同班同学以及老师的交流,一切照旧,只不过每月总有那么两天需要和分会的美少妇们荷枪实弹地探讨一下,这么说来也算有滋有味吧!
早在1873年暑假,威廉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向赫森讲述他对银行的经营理念。于是,历史上第一家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无忧基金”问世了。赫森发挥他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专长,投资于那些有前途的科研型或者资源型的中小企业,尽管短期甚至数年之内都无法见效,但这毕竟为日后的大发展埋下了种子,也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飞跃增添了些许助力。
1874年,远东有事,中国有事。
这一年,蓄谋以久的日本人以为琉球渔民报仇为名侵入台湾,南洋大臣沈葆桢派福建水师兵船数艘援台,因遇台风损失严重。实力不济之下,清廷被迫赔款50万两白银来犒赏日军的“保民义举”,从此,日本得到了吞并琉球的法理依据。
这一年,持续十二年之久,死亡两千万人,糜费数亿两白银的“同治回乱”被彻底平息了。踌躇满志的左文襄公和他的铁血湘军欲乘胜挥师新疆,驱逐阿古柏势力,恢复对新疆的主权。然而浩繁的军费终于引发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左宗棠力排万难终于在两年后克复新疆全境,立下旷世奇功。
这一年,英国驻中国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与柏郎的武装探险队在云南八莫会师。在之后的探险中,英军沿途测绘地图、收集情报,其目的昭然若揭。在与景颇族群众的大规模冲突中,马嘉理被击毙,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马嘉理事件”。1875年,在英国公使的高压态势下,清朝政府作出了妥协:派遣由60岁的老臣郭嵩焘带领的使团,赴英国道歉。
……
这些本不相关的事件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共同指向了一个原点:海军。未来的岁月里,中国的近代化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到1894年的某一天,这支龙旗飘扬的舰队终化成千秋碧血,从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水兵们。
“……查明一种快艇的吨位和造价,它的前甲板防护平台上要装载一门八十吨大炮,可在五百码外打穿二十英寸厚的钢板。问清最低必须吨位和优质货的最低价格。速复!询问保密!勿提中国!”
1874年10月23日,中日台湾事件交涉接近尾声之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经由上海,向他在伦敦的忠实部下金登干发去了上述这封电报。
就在日本侵略台湾,中国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群情激愤的日子里,有个西方人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在总理衙门出没。身为英国在华利益的重要代言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即将以日本为假想敌扩充海军的迹象。这位久居中国,深谙中国官场之道的英国人明白这将是影响、控制未来中国海军走向的重要契机。良机不容错失,随即他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开始与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䜣密切接触,做起推销英**舰的生意来。
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军舰呢?其实,赫德本人对海军领域只是个略知一点皮毛的外行,反倒是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等中国官员从自己掌握的海军知识出发,了解到中国海防的当务之急是获取威力巨大的头等铁甲舰,以震慑宵小。但这种军舰造价过于昂贵,经历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捻军起义、同治回乱这一系列沉重打击后,清政府户部常年存银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一战风云》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1874远东风云,网址:https://www.bqgbi.net/81_81748/46.html
凤动九天:废材杀手妃
一纸薄婚:陆先生,后会无妻
渺渺星河落九尘夜芷瑶司若尘
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世界变成了游戏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二爷夫人又作妖了
曾有一人,爱我如命
异道狂生
全职玩家异界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