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超级并购案(1/4)

早在威廉刚刚登基的时候,他便着手清理属于自己的资产。玩命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威廉来说,未来漫长的岁月里,钱依然重要,但增加全体国民的财富比仅仅增加自己的财富更重要也更有用。

在威廉的授意下,赫森开始和德意志银行方面接触。此前的若干年里,德意志银行不止一次地对赫森进行公关、对席克勒尔进行游说,试图收购斯德丁美洲银行的部分资产,两人当然不为所动。

1888年下半年,当德意志银行的一位高管再一次找到赫森的时候,他惊喜的发现这位不苟言笑、说一不二的斯德丁美洲银行的总裁竟然松口了。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讨价还价了。经过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斯德丁美洲银行早已在美国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完善的银行网点建设和高效的管理团队使得美国分行在1888财政年度获得了高达250万马克的净收益。

反观德意志银行,由于初期放弃了了和斯德丁美洲银行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如今随着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两国间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只能眼巴巴望着大笔的业务从手下溜走,落入他人的腰包。

要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可成本呢?做买卖是要讲投入产出比的,随着美国房价的上涨,德意志银行越发觉得在美国新建一套完善的银行网络需要付出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太高了。10年来,仅位于华尔街的斯德丁美洲银行的美国总部大楼的楼面价格就翻了5倍,二三线城市商业区的房价也是飞速蹿升。

最主要的还是美国政府在华尔街大佬们的怂恿下,出台了更为严格的银行并购法案,尤其对外国银行并购本国银行作出了极为苛刻的限制,目的就在于使美国新兴的本土财阀获得更直接的融资渠道,并降低竞争程度。

大把的好牌在手,赫森当然不着急。5000万马克的要价是他和威廉、席克勒尔共同商议的结果,虽说美洲分行在1887年的评估资产只有2500万,但考虑到德意志银行高昂的重置成本以及近两年来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三人坚定了100%溢价的信心。而且席克勒尔本身并不着急出售这家银行,一来他有的股份不多,二来他对银行在美国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1889年初,当美国分行1888财政年度的报表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德意志银行的决策层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担心如果继续拖下去,可能会影响该行的全球战略——这既是俾斯麦首相交代给的硬任务,也是全体德国人民的重托。于是仅仅三天之内,双方便签署完所有的法律文书,德意志银行也在第一时间向公司上市的柏林交易所提交了本次邀约并购的文件资料。

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以5000万马克的价格购入斯德丁美洲银行在美国分行的全部资产,其中1000万马克以现金支付,剩余的4000万马克将以德意志银行新发行的股票加以抵偿。收购的溢价高达100%。

消息发布的当天,柏林股市全线大涨,德意志银行的股票更是上涨超过了3%。

媒体把镜头纷纷转向斯德丁美洲银行名义上的老板——席克勒尔,这位年轻的银行家依靠本次交易将成为全德国4位超级亿万富翁之一。更有《莱茵财经周刊》在对其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后认为,他的财富已经超越了科隆的大地产商、神秘的犹太银行家奥本海默家族而登顶财富的榜首。至于赫森,作为“斯德丁美洲银行之父”“一个世纪以来德国最优秀的银行总裁”被众多媒体带上了一顶顶高帽加以吹捧。

当人们以艳羡和崇拜的目光瞄向这两位年轻的柏林银行家的时候,席克勒尔和赫森正在斯德丁的银行大楼等候威廉的到来。

此时,威廉刚刚和特蕾莎度完蜜月,在得到塞德利兹退役后前往非洲的承诺后,他心情大好。至于美国分行以5000万马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一战风云》 最新章节第九十三章 超级并购案,网址:https://www.bqgbi.net/81_81748/100.html

诸天从茅山开始 穿越红楼,贾蓉要帮金钗逆天改命 抬棺匠 最强召唤 是在下输了[穿书] 诸天开局长生药 我在秦时的那些日子 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 那年那花那人 诸天从茅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