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改进连弩(1/3)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方炎如是想到∧中对踏雪就更加的喜爱,不过就是白菜心,他还是买得起的∑军之中会骑马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进入部队之后开始训练,在这一点上,和突厥人相比就有了先天的劣势,为了这个,方炎便又开始在武器装备上想点子了,不会骑马,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慢慢训练了,但是方炎可以给他们装备上更加先进的武器,脑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连弩,相传诸葛连弩是由诸葛亮发明的,不过真正的图纸却随着蜀军的灭亡而最后消失了,这个时代也有连弩,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甚至在军中都不能算是标配的武器装备。
方炎想要改进出更加好用的诸葛连弩,主要就得从构造和材料上面进行改进了,这对于后世是一名物理教师的方炎来说并不困难,不过这个毕竟是秘密武器,方炎暂时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弩最大的缺点就是射程了,相比普通的弓箭,诸葛连弩只有其一半的射程♀也是为什么诸葛连弩到后来就渐渐地很少看到了,而且诸葛连弩构造复杂,一旦损坏维修极为困难,相比其他武器有着天然的劣势,这也是唐军为什么没有标配连弩。
实际上方炎还知道一个原因,为什么诸葛连弩没有被大面积的普及,那就是诸葛连弩人工制作难度非常大,对木匠的手艺要求非常高,这才是导致诸葛连弩,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方炎除了想改进诸葛连弩的制造方法之外,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把诸葛连弩的制作流水线化,工艺标准化∶一个木匠制作一柄诸葛连弩非常困难。可是如果让这名木还制作诸葛连弩其中一个部件,达到要求就很简单了♀就相当于后世的流水线生产,最后将各种部件组装起来,就形成了新型的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可以连续发射弩箭,但是连弩用的箭没有尾羽,这就使铁箭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进行翻滚。历史上在明朝以后由于火器的广泛发展,连弩便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弩在广泛的发展中又分为了努炮、床弩、秦弩等等☆多的可以十支连发—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方炎首先是将军中的工匠全部集中召集过来☆后一共有31个人会做木匠活,另一方面,方炎又按照自己的要求派人外出采购坚硬的铁木→木是制作连弩最好的材料△要出产于三国时期的蜀国,也就是诸葛连弩最佳的材料后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方炎自己亲自来做,那就是把诸葛连弩的每一个部件标准画出来。箭长八寸☆葛连弩臂长六寸半′中,包括各个小部件的精确密度方炎都一一标示出来,以便这些工匠实际操作】次可以装十支羽箭,拉力有150斤,强壮一点的普通男子都可以使用。
按照方炎的标准,几名木匠连夜赶造出了一把,方炎当场就测试了一下。拉力大概有150斤,每次可以装十支羽箭,射程为五十米左右,单发射击精确度很高,快速射击也有一半的命中率,如果以急速射击六秒钟便可射完十箭,完全具备了实战的意义,方炎还是挺满意的后又吩咐几名木匠一定要必秘密,否则格杀勿论☆葛连弩在马背上使用有很大的劣势。不过方炎也并没有准备在马背上使用』要运用得当,加上敌人又完全没有防备,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件大杀器。
一切准备妥当,方炎便开始了制作。经过反复的测试,方炎最后将诸葛连弩分拆成了二十几个部件,然后又将每个部件单独画了一张图纸,每一张图纸有一名匠人保管,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住秘密了◎为是高精确度的制作,方炎也不追求产量,但是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第一天的时间,三十几名工匠制作出了十把诸葛连弩。方炎从自己的粮草营中调来了士兵进行测试,最后勉强达到了一半的上靶率。方炎对于这一点已经很满意了,所谓射人先射马,按照他的计划,精确度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训练的时候更侧重于急速射击※秒钟射击出十支羽箭,只需要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唐》 最新章节第152章 改进连弩,网址:https://www.bqgbi.net/64_64156/152.html
豪门龙婿
悲风公爵
大宋燕王
月轻尘龙司绝
无敌长生路
养兽为妃
盛世为凰:暴君的一等贤妃
神医如倾
医见钟情:惹上无情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