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3 取濠(1/2)

这边厢邓舍、洪继勋在猜度朱元璋那边厢朱元璋也在推测邓舍。

集庆吴国公府书房室内。

朱元璋、刘基、宋濂、陈遇、杨宪等人相对而坐。

除了这几人外还有另外十来个陌生的面孔将书房中填得满满腾腾。其中一人年约五旬坐在刘基的上仅次朱元璋之下温和儒雅生得面白长须慈眉善目颇有长者之风不是别人正是定远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其人少有智谋习法家著作“策事多中”里中曾经推他为祭酒。

至正十四年朱元璋率兵略滁阳与他道上相遇“与语悦之留置麾下俾掌书记”。当时朱元璋还没有迹犹自尚归属濠州屈于郭子兴等人下。从那个时候起李善长就对他忠心耿耿。至正十五年郭子兴“为谗所惑”抽调走了好几个朱元璋手下掌文案之人惟独李善长“终不弃去”。

再加上定远相距朱元璋的故乡不远他两人可算是“同里”又还有一层老乡的关系。因而自此之后李善长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十分信任。并且随着朱元璋的逐渐迹、持续不断地开疆拓土他在吴军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到如今已经是官至江南行省参知政事俨然集庆文臣第一。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他被封为韩国公排名第一是为开国功位次尚在徐达、常遇春之上。

——他曾经与朱元璋对谈把朱元璋比作汉高祖把本人比作酂侯而把宋濂比作留侯。酂侯就是萧何。汉高定天下后也曾经大封功臣把萧何定为功是为“开国第一侯”位列在群臣之上。从这一点而言倒也确实不枉了他自比“酂侯”之说。

此外又有数人。

一个叫宋思颜一个叫秦从龙一个叫李梦庚一个叫郭景祥。又有陶安、毛骐、汪河、孔克仁等。这些人或是勋旧或为亲信俱乃是为朱元璋行省幕府中最为精华的人物。

比如宋思颜早在朱元璋初置江南行中书省时他便是唯一一个能与李善长同列官居参议的人。又比如李梦庚、郭景祥一个凤阳人一个濠州人投奔朱元璋也是较早早在朱元璋渡江、攻克金陵之前便就在其军中“典文书、佐谋议”了。又比如毛骐和李善长的“妇兄”王濂是老乡他两个人是真正的“同里”也是早在朱元璋渡江前就投奔来了。当渡江之初朱元璋身边最得用的两个人一个李善长另一个就是毛骐。再又比如汪河亦从渡江曾为朱元璋出使察罕“议论称旨”。

至若孔克仁更在朱元璋建国后曾被命“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由此可见其人之学问、道德是很得朱元璋赞赏的。

这么多金陵的名臣聚集一处场面较之方从哲那次来求见更加宏大所为何事?

正是为商议张士诚出兵太湖之事。

同时朱元璋也听说了察罕帖木儿已遣出援军将至济宁。所以此次的集会议事也是为猜测海东接下来可能会采取的战术以及应对措施。

朱元璋召臣下议事有个特点。

他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的文武部属全部召来而往往是会先私下里、小范围的先与亲信臣子商议过后然后再扩大范围把需要参与事情中的文武群臣们悉数召来进一步地商议讨论。

就像这一次他便是先和刘基、李善长、秦从龙等少数人把大体的设想议论成熟了之后才又把宋濂、杨宪、陈遇、宋思颜等人召来的。

要说既已把大体的设想议论成熟了又为何再把宋濂等人召来?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如今管辖集庆府政务方方面面的就是这群人。不将之召来就无法仔细、深入地了解集庆府现今的情形就不知道有无足够的民力、财力乃至耐力来支持将来的行动。

等这一个会议再议论过了随后他会召来徐达、常遇春之类的武将再详细地当面分配任务传军令。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是如此。形象地形容他与刘基、秦从龙等人议定的可谓构架;与宋濂、陈遇等人议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蚁贼》 最新章节63 取濠,网址:https://www.bqgbi.net/3_3537/456.html

重生后,女首富娇养了腹黑王爷 重生后,女首富娇养了腹黑王爷 学渣努力升级 最强医圣秦凡邹梦柔 冷血总裁倒贴山寨辣妈 长生归来 其实我是个法医 神豪:开局八块八秒杀十套商铺 超神学院后羿 战兽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