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教育改革(下)(2/3)
普遍
不过,有付出就有回报,且不说大生毕业之后前途一片光明,甚至在上大期间,也可以领到国家发放的补贴,虽然数额不算很多,但节俭一点的话足以维持大生的日常开支还绰绰有余,如果再做些勤工俭的工作,大期间就可以养家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虽然来自于后世,但却是坚定支持大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的,因为只有国家能够不在乎大生工作经验的匮乏、并有足够的耐心等其历练成。而后世的那些外企、私企乃至乡镇企业却更在乎眼前利益(不在乎也不行,国家不包分配的一个结果就是跳槽也容易了,大家都不想为别人做嫁衣,因此就普遍都更喜欢现成的人才了,因此大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毕业包分配制度的取消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两个错误。),招人时动辄要求工作经验,结果相当一部分大毕业生都为了就业而被迫转行,尤其是公务员这种浪费专业才能的位置更是引得大家趋之若鹜(其实这与当初的包分配相比,只是以前是国家将大生拉进体制,现在是大生自己要赶着进来,当初为了能去外企工作而鼓噪废止包分配制度的那些人现在不知作何感想,当然他们是不会后悔的,因为苦的只是后来人),很多本来可以成为科技专家的好苗子因此荒废,这种情况若在这个时空再现,绝对是当年就有过切肤之痛的胡卫东所无法容忍的
不过胡卫东也并没有搞一刀切,包分配一事生是可以拒绝的,前提是入时提出申请,代价是必须放弃补贴和费免除等一切的福利条件。此外,接受国家分配的大毕业生只要不是进了关键部门,工作三年期满后就可以自由跳槽,因此除了那些家庭条件极好的生,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短短三年的自由而放弃就读大期间的各种待遇
注1:在这个时空的1957年政策调整、将原有的小中专撤并升级之前,中国大部分的优秀中生都普遍选择报考小中专而不是高中,因为可以更早地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因为工龄工资制度的存在,后期的收入也不比大生差太多,而且本书之中高考是对社会人员开放的,不仅仅只有高中生才能参加(当然,因为社会人员往往难以全心备考,又大多没有受过针对性更强的高中教育,因此高考中难免吃亏一些,但考虑到他们先参加工作这一优势,付出一点代价是应该的。),因此高中的吸引力与小中专相比就差远了
注2:不及格的课程可以补考,但是标准不得降低,而且每门课程最多只能补考两次,两次都考不过就会被大开除。理论上被开除了还能再次参加高考,但损失还是很大的,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最新章节第四百五十章 教育改革(下),网址:https://www.bqgbi.net/38_38043/45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