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群贤毕至(2/3)

取天下的希望,一旦革命胜利,中医必然将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其应有的地位,这就更令施今墨憧憬不已。加之伟人“中西医结合”的思想与施今墨不谋而合,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同意前往苏区开设中医院,与其同行的还有不少平津一带的名中医,和他们不下百人的年轻弟子。由此中原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加上青霉素产量的不断增加,积劳成疾的毛泽民与张浩后来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甚至不少兄弟部队的同志也都闻风而至,历史上同样因为积劳成疾而早早退出一线部队的徐海东等人也因此得以在抗战期间继续发挥才能......

不过,大量教师与优秀学生的离开,对于平津地区的高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各校领导难免有所怨言,而且在一些传统的学者眼里,知识分子最好远离政治,安心教学研究。例如华罗庚的恩师熊庆来就极力劝阻其前往苏区,因为按照原定计划,华罗庚今年七月就要出国访问学习了,熊庆来认为以华罗庚的资质,到国外学习几年后很有希望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大数学家,放弃这个好机会,而去红军根据地“荒废学业”,在熊庆来眼中无疑是十分不智的。

虽然师恩深重,但华罗庚还是坚持道,“如果国家亡了,再多的成果又有何用?红军是抗日的,帮他们就是救中国。而且学生一直认为,数学是要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而不是只能作为卖弄的谈资,此去洛阳正好是一个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应用于实践之中。而且数学与旁的学问不同,在哪里都能研究,何况如果那位胡将军是实话实说的话,洛阳的条件也未必很差......”

熊庆来知道这位得意弟子素来极有主见,便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什么了。

在奔赴苏区的年轻人中,像华罗庚这样深思熟虑的并不多见,其中一大部分都只是一时的热血而已,随大流跟风的也不在少数。虽然豫西苏区的条件比陕甘宁边区好得多,但有一点还是令他们难以忍受,那就是缺乏自由,话不能随便说、人不能随便见、地方不能随便去,这令那些年轻人怨声载道。但胡卫东这么规定自有他的道理,一来中国人历来缺乏保密意识,历史上无意中泄露出去的机密数不胜数,只有以严格到近乎苛刻的保密条例才能尽量避免泄密,并逐渐将这个缺点纠正过来;二来抗战时期环境十分恶劣,各方关系又十分复杂,加之赤色党内“左”的思想仍有较大影响,在人们普遍神经紧张、甚至有些过敏的状态下,这些年轻人若是举动失当,很容易引起误会而害人害己,例如清华研究生熊大缜历史上就因此枉死,并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七章 群贤毕至,网址:https://www.bqgbi.net/38_38043/1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