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1/2)
这份尊重,才是他们这些阉人最想要的。
薛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李全德心态的变化,如果在最初李全德的为利才对他示好的话,那么如今的李全德,却是终于开始将薛明当作朋友那般对待了。
同阉人做朋友,怕是也只有薛明这个来自后世、了解阉人阴暗的心性和渴望的人才能做到的了。
从薛府到皇宫这短短的一段路,却是让两人之间的交情再次跃升了一个台阶。
薛明走进勤政殿的时候,赵佶正盯着身前玉案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微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唔!明轩,你来了。坐吧。”
赵佶明显兴致有些不高,揉了揉额头,有些心不在焉的道。
看到赵佶这幅模样,薛明心中暗自好笑。
自己进来前李全德已经进来禀报过,可是赵佶还故意作出这样一番模样,显然是有什么事情想让薛明主动提出来问出来了。
不过薛明倒也很好奇,到底有什么事情让本来还心情甚佳的赵佶变得愁眉不展。
“圣上有何烦心事?不知明轩可否为圣上分忧?”
“喏,你看看吧!”
赵佶似乎等的就是薛明这句话,薛明话音才落,就示意李全德将玉案上他一直盯着的东西拿给薛明。
接过李全德手中的那张像是奏章的薄薄小册,薛明打开随意的扫了一眼,却是不由一怔。
这确实是一封奏章,写这奏章的人不是别人,却是薛明一直在关注的种师道来的。
奏章中种师道除了向赵佶禀报了一番最近西北战区尤其是坐镇蔡州城统帅三十余万大军、麾下还有史英都、李挞健两员大将的西夏大将李良度这些天的动静外,重点还提到了两件事,而这两件事却是都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薛明。
第一件事,种师道谏言赵佶不要下国库千万铜钱购粮,言道平西城如今粮食充足,若是朝廷需要,还能像朝廷反哺数十万石粮食以渡难关,待到秋收之后,朝廷再将军粮运到平西城即可。对谏言赵佶不要下铜钱的具体原因,种师道倒是没有说。不过在薛明看来,种师道显然也是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而是仅仅看在他的面子上向赵佶谏言。
一直以来种师道能够顺风顺水的一路高升,甚至独自统帅占大宋朝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而且还是最为精锐的一部分军队,除了他确实战功卓著、大宋朝目下仅存的名将匮乏、军中种家军的势力以及朝中种氏一族的使力外,其实最为重要的还是种师道无论怎样,从来都没有忘记他身为臣子的本份,对赵佶的任何诏令,从来没有打过任何折扣,而且基本上除了军事外对任何政事都不表任何的看法。
这一点儿在三年前张商英下野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而这也是他能够如此得赵佶信任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狄青当年还没有种师道的实力大,可是却还是被背上莫须有的罪名,身死族灭,种师道却能够如此得圣眷,除了如今大宋朝面临的局势同狄青当年不同外,更重要的还是种师道极会为人、为臣罢了。
当然了,事实上狄青遭人忌恨,最重要的还在于历史原因。因为宋朝开国皇帝就是武人动的“陈桥兵变”而夺得天下,所以武将是不能掌控着重要军权的,这是宋朝建国以来的最低底线和基本国策。皇帝仁宗可以一时得意忘形,不记祖训,但是所谓的名卿贵勋们是不能忘记的,是誓死都要捍卫的红线,以此来正本清源。
在狄青之前,还没有哪一个单纯的武将能够出任枢密使这一重要职位,很不幸,狄青触犯了名臣们内心深处的忌讳。比如欧阳修就屡次上书劝告皇帝拿下狄青,实在找不到狄青罪名了,便因缘际会的说当年洪涝灾害就是针对狄青所任非职的征兆。而一代名臣文彦博则说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改造计划》 最新章节第465章,网址:https://www.bqgbi.net/32_32062/465.html
我是贵族学院早死的白月光女配
我在90年代养大佬[穿书]
穿越之天后巨星
大奉打更人
一切从众生世界开始(这个游戏不一般)
真千金养夫有道,小农女轰动全京城
被迫和魔尊结成道侣后
西游之九尾妖帝
系统炸了,我成了系统
全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