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5章 君臣佐使(上)(2/6)

废话多,不愿意这些人进入朝堂。因此李林甫控制的吏部,也在不断将进士背景的待选官员外放到地方州县为县尉、参军。

这天,参加完秋收祭祀后的李隆基,正在勤政务本楼内休息。

天子参与长安郊外的丰收庆典,与春耕仪式一样,这是从南北朝时就传下来的“老规矩”,大唐自高祖起,每一任皇帝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

这活动李隆基参加了几十年,自登基开始,无一缺席。然而今年,他却感觉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疲惫。

没错,就是疲惫,身体也累,心也累。

他厌倦了这种年复一年的“固有节目”。

“力士,河西那边的战事如何了,有战报传来么?”

李隆基斜躺在书房的榻上,有气无力的问道。

长安郊外那些参与庆典的农夫们大概不知道,精神抖擞的长安圣人,回兴庆宫后就累得跟死狗差不多了。如果他们知道的话,或许内心对这位帝王也不会再有多少尊敬。

幸亏,李隆基的疲态,只有高力士一人知道。

“回圣人,王忠嗣带兵攻克吐蕃新城。已经写奏折回来向圣人请示,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他建议在吐蕃新城成立新军,以扼守交通要道,不让吐蕃人从容进入大斗拔谷。”

高力士博闻强记,颇有处理政务的才能。他将王忠嗣写来的奏折一字不漏的背给李隆基听,后者听了频频点头,只是看起来对唐军在河西的胜利不以为然。

“如此也好,那便在新城设置威戎军,定员千人吧。”

李隆基对王忠嗣的建议照单全收,现在对吐蕃之战,不过开胃菜而已。

“对了,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现在在吐蕃人那边声名狼藉,都认为其背信弃义。吐蕃赞普以此激励士气,要报崔希逸背盟攻乞力徐之仇。圣人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置呢?”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的话就一个意思:朝廷应不应该为崔希逸正名!

如果朝廷出来为崔希逸正名,那么崔希逸的行动,就是唐庭授权的“正义之举”,兵不厌诈嘛,对吐蕃小丑有什么道义可讲的?

如果朝廷默不作声,甚至是处置崔希逸,那么就说明此举是河西节度使的“私自用兵”,有亏于吐蕃的不是唐庭,而是崔希逸本人!

然而知情人都明白,崔希逸当初根本无心出兵吐蕃,是在朝廷的压力与催促下才对吐蕃用兵的。从这个角度看,当了小丑的人并不是吐蕃,更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盛唐挽歌》 最新章节第85章 君臣佐使(上),网址:https://www.bqgbi.net/317_317411/10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