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章 神农养生功(1/2)

中医里面,讲究“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里面的“切”,便是指切脉,号脉,又称之为“脉诊”。

每个人的脉象都是不同的,脉象有许许多多,李时珍曾经写过一部相当有名的医书,《濒湖脉》,里面列举了种脉,有浮脉、沉脉、数脉、迟脉、滑脉……但是,大家用手摸着脉的时候,可能只是感觉它在一下一下地跳,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些人的脉比较弱,甚至都摸不到它在跳。

这是一个比较玄虚,或者称之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东西,只有真正的医生才能分辩,一般人,难,难,难。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不要小瞧这短短的寸许的脉动部位,它能分为三个部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包含了“寸、关、尺”三部。

何谓“寸、关、尺”?中医认为,人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苏愈给自己号脉,右手搭左手,刚刚一搭上去,就笑了,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指甲太了!号脉,是不能留指甲的,要用手肚子去号,否则就会闹笑话,苏愈心想,看来,回头得找个剪子将指甲给剪掉,不过现在,将就着试试,反正是自己给自己号不是?玩味性质。

他基本上不用怎么寻找,三指的指肚子就直接搭在了“寸、关、尺”三部上,手法纯熟,恍若积年的老医生,先是浮取,然后是中取,最后则是沉取,这是号脉的三个步骤。

“浮取”就是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中取”则是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沉取”则是重用力按至筋骨,捏骨寻筋。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这有点像品茶的三个步骤,我们平时喝茶的时候,舌头会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茶的感觉。茶刚入口的时候,我们会先用舌尖舔一舔,因为舌尖的感觉最为敏锐,能够分辨茶的香味。然后,我们把茶含在口中,用舌头仔细体会一下。最后,我们把茶咽下去回味一下。同样,品红酒也是一个道理。所以会品茶,会喝红酒,基本上就会号脉,只不过一个用舌头,一个用手指。

在具体运用浮、中、沉这三个步骤的时候,也可以想象具体的茶叶。想象一下,第一个是浮,就像一片片绿茶漂在水面上,它的香气也是浮在上面的;然后是中,可能就是铁观音这种半发酵的茶,香味越来越浓了;最后则是沉,但不是很深。这像什么呢?大红袍!全发酵的茶,浓香醇厚。

当然,号脉只是一个诊断方式,就算你知道对方的脉象了,也不知道对方到底得的什么病,这需要丰富的经验,高深的技巧。

苏愈现在堪比历代名医,甚至尤有甚之,依据自己的脉象判断自己的病情,丝毫没有难度,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与自己身体进行良好交流的方式,大家没事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号号脉,监测一下。

正常人的脉象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圣手风流》 最新章节第5章 神农养生功,网址:https://www.bqgbi.net/293_293254/5.html

骄嫡多福 葬天一剑 嫁给男主他爹 绝世帝神叶云辰萧妍然 上古卷轴之奥杜因的逆袭 错门正喜:总裁的迷糊娇妻 武布中华 诸天至尊 她的爱情 绝世帝神叶云辰萧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