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九章 驭虏之策(1/3)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杨博只觉得口干舌燥,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朱厚?看到了,就从他方才的座位旁边的案几上端过茶碗,说道:“有点凉了,先润润嗓子,朕让人再给你换一碗。”

皇上亲手奉茶,这是人臣何等难得的荣耀,杨博自是无比感动,却知道皇上正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也就不推辞,举起茶碗,仰天一揖,然后喝了一口,接着说道:“还有其三,据朝廷常驻鞑靼土默特部的钦使、礼部僧录司郎中初幼嘉初大人奏报,顺义王之子黄台吉曾多次与他谈起,言说顺义王仰慕天朝城市之繁盛富庶,有意要在哈刺兀那山之阳、哈屯河之滨的古丰州,亦即土默特部老营所在之地筑城定居,却苦于既无工匠,亦乏砖石等必需之物,恳请朝廷予以资助……”

朱厚?又插话进来,说道:“如今已经不是黄台吉托初幼嘉转达他们的要求了。今年俺答也学着我们汉人官员的样子,给朕进呈了新正贺表,还专程派人赶在元日之前送到了南京,正式向朕提出了这个要求。朕还说要召户部、工部的人来议一议这件事情,看看要不要答应他们呢!正好你提说此事,不妨先说说你们兵部的看法。”

杨博毫不犹豫地说:“助其筑城,朝廷虽要花费若干钱粮财物,却有大益于北地边防,臣以为,应当准允顺义王所请。”

朱厚?不过是个半吊子的军事发烧友,他原来认为,帮助土默特部筑城之事一是需要户部掏钱,二是需要工部出人出物,只用找那两个部的堂官来商议即可,并没有想到跟国土防御有什么关系。直至方才听杨博主动提及此事之后,才想到应该征询兵部的意见,听杨博说的斩钉截铁,不由得来了兴致,追问道:“益在何处?”

杨博指点着《皇舆万国图》上土默特部老营古丰州及大明宣府、大同等边镇之地,从容解释说道:“自古以来,蒙古各部皆是逐水草而生,居无定所,四处迁徙。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两代圣主屡次倾举国之力兴兵北伐,皆因各部飘忽不定,东逃西窜,以致王师始终未能犁庭扫、根除祸患,甚或无功而返。如今顺义王自请筑城定居,等若自困一隅。彼部诚心归顺、依约朝贡便罢,设若再妄生不臣之心,朝廷以大同军兵出塞外、直取丰州,宣府、蓟镇两军从右翼,榆林、延绥两军从左翼进击策应,定能一举全歼土默特部主力。是故臣以为,顺义王筑城之举,亦是向朝廷表明其并无南下牧马之心、问鼎中原之志。朝廷应当俯允所请,以安定其心。”

杨博在地图上指点的时候,朱厚?已经注意到,土默特部老营所在地古丰州,大概就是另一个时空的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而且又依稀回忆起来,呼和浩特大概就是始建于明朝时期,这么一来,就和历史相吻合,自己也就不必过于担忧了。想到这里,他大为高兴,忍不住赞叹道:“到底是文武双全的杨惟约!寥寥数语,便把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说清楚了。朕一直担心马宪成那个老抠跟朕哭穷,不愿掏出那笔银子,既然有益于北地边防,那便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花点钱也是应该的,朕看他还怎么说!”

杨博谦逊地一笑:“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受。微臣当日看过邸报上所刊初大人的奏疏,曾大致估算过所需使费。顺义王筑城,民夫自然是彼部所出;我朝所资助者,不过工匠及砖石而已。以十万人居住的城镇而计,开销折银总计不过二十万。如今蒙古各部诚心归顺天朝,戎马无南牧之警,边民无杀戮之祸,每年所省客军征调费不下百万之巨,更不用细说官民互市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榷税收项。以马阁老之精明强干,这笔账不用算,他也定会欣然拿出那笔银子。”

朱厚?更是大笑开怀:“哈哈哈。难怪人说你们山西人从娘胎里就会做买卖,你杨惟约是管军掌兵之人,算起账来也是这般头头是道,比马宪成那个户部尚书也不遑多让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欲扬明》 最新章节第十九章 驭虏之策,网址:https://www.bqgbi.net/24_24264/946.html

绝世萌婚,老公你出局了! 在下的聊天群 老猎魔人的退休生活 占领二次元 我在大梁当戏法师那些年 日式妖怪居酒屋 反派好像都被我吓坏了 知否:我是皇太子 重生八零年代白富美 花式作死的位面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