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尘世最后的声音(2/4)

是确定一个自己所心仪的作品调性。”

“莫扎特或海顿的作品都以大调居多,而且升降号相对简单,最常见的就是无声无降的大调,还有一个降号的大调,一个升号的大调......”

“可能,音域范围定在一个总体适中、又稍微偏高一点的位置比较好。就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中心音一样,如果低到了从音或音开头,总觉得色彩哪里不对,但如果是高八度的,那又过于尖锐了......”

“大调是个不错的率性又童真的调性。”

作出决定的范宁将手稿本合到封面页,用连贯中带点潦草的斜体雅努斯语字母,写下了类似这样的标题:

“ymhony o.4 in ajor”

他终于开始在“正篇”处书写各个配器组的缩写与调号了。

既然是在这样一些原则下创作,那么主题就不宜过于繁多,每个乐章一至两个主题旋律,配合几个短小鲜明的动机,做充分地发展,寻求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形式逻辑。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乐章开篇主题的乐思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不仅要奠定整部交响曲的情绪基调,最好还能埋下伏笔,和末乐章的某种总结和升华形成一致的呼应。

“序奏的话......这些无人的地带远离尘世,浓艳的色彩如调色盘般在山川林野中绽开,但在心旷神怡的行旅中,又带着一丝不知名的陌生与凉意,包括一系列让人不明所以的诡异变化......”

“木管的音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以长笛和单簧管吹出简单的带半音装饰的音反复,以一种闲适和从容的节拍速度......”

“但基于以上气氛的感受,这里的和声最优解恐怕不是大调,如果我后期的认知真被破坏,回听这一乐章,容易得出被蒙蔽的结论,认为这里一片祥和、暖意融融......”

“#与的半音装饰关系,不只存在于大调,同样是b小调的-级关系!......”

“调性定为b小调!在旋律线上点缀以空灵的三度音,作为这种倾向的描绘......”

笔尖摩挲纸张,沙沙作响,灵感与理性的关系被范宁驾驭得恰到好处。

他在《大调第四交响曲》的开篇,写出的却是一段色彩极为特别、带着莫名冷意的小调的木管序奏。

即便是致敬,他也永远会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日音乐家》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三章 尘世最后的声音,网址:https://www.bqgbi.net/246_246874/55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