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五章 重赏(下)(3/6)

郭宁再看身边的蒙古人。

见郭宁和赵瑄低语,他们有人露出好奇的神色,有人则不管不顾地抓紧这点时间,和同伴们争论。

这些活跃在草原边缘的蒙古人们起来都服膺于大周,可他们之中的差异,比蒙古人的汉儿的差异更大。

有些人乐意服从中原的秩序,也仰慕中原的文化。

因为蒙古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四分五裂的,成吉思汗建立的也克蒙古兀鲁思,至今只存在了不到十五年。蒙古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凝聚其自身作为统一整体的认知,塑造他们作为征服者的自豪,但这个进程已经被郭宁打断了。

于是许多蒙古人当年愈是钦佩成吉思汗,就愈是拜伏在郭宁的武威之下。

尤其是蒙古人里较年轻的一些。他们没有经历过草原上残酷的统一战争,对成吉思汗的厉害缺乏直接认识。他们曾随同蒙古大军南征,但仔细想来,南征过程中固然有摧枯拉朽,也有惨痛失败,何况大汗在河北还断送了怯薛军大部,不得不游泳逃生?

在这种局面下,他们对中原汉儿并没有什么心理优势可言,反倒是中原大周朝廷展现在蒙古人面前的,是军事、经济乃至文化上全面的压倒优势。

年轻些的蒙古人一旦接触到了来自中原的制度,感受到一个中原王朝崛起时的姿态,很容易就不再把蒙古人的身份当回事,反而热衷于成为汉家王朝的一员。

当然,也有人依然奸滑似鬼,首鼠两端。

两个失踪的汉儿究竟如何,这群蒙古千户并不在意。只不过以他们对草原的熟悉,动用点人手去搜索,真不为难;与此同时,将这小小举措在大周方面渲染成出生入死的英勇,藉此赚取中原朝廷更多的支持,便是草原降人自古以来的传统。

当年成吉思汗势力薄弱的时候,就为大金国的军队鞍前马后效劳,硬仗其实没打过几场,倒趁着金军主力与塔塔儿部会战,偷袭了塔塔儿部的老巢,尽掳其车马粮饷。

凭此功劳,成吉思汗不止成了大金国的“札兀惕忽里”也就是蒙语招讨使,就此获得了在战争中托庇于大金的特权。

后来他与乃蛮部对抗的时候,便曾退入大金的界壕长城以内。他和脱里汗依托界壕上阿兰塞的金国守军,逼退乃蛮部和札木合的联军,随后才赢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

成吉思汗的崛起过程,草原上的人们自然都谙熟于胸,所以此刻,哪怕对着大周的皇帝,也有很多人依然保持着这种态度。

干点杂活,可以,干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扼元》 最新章节第八百七十五章 重赏(下),网址:https://www.bqgbi.net/246_246353/87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