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漫天箭雨(1/2)
被书友就爱看盗版催更,心中真的是痛并快乐着了,我只能更新一张,还下债,但还是欠了,求各位大大,我给你跪下了,
谢谢你的打赏的同时,我真的不能满足你们的催更,我不是专业写手,公司里还有许多的事情啊,请求您不要催更啊,绝不拖欠行吗?我哭啊我,但我保证一天一章,弱弱的问下,行吗?
富县里也已准备好了应对这场血战的准备,无论是富县官军士绅,还是外面的联军杆子,两面都没有半点的退路,所以早早的千户刘海子便不顾一夜的奔劳累,把副千户百户等等都赶到了城上,督促乡勇签丁严阵以待,就等着那无休无止的厮杀。
城上的四儿被身后的千户所兵丁催促打骂着,站在城墙垛口后面,手里是一张角弓,在身前排着几十只锋利的箭簇,靠女墙的地方还放着一把大刀。
昨天整整战战兢兢的守了一夜,又冷又困,但是负责带队的军士还不断的责骂着敲打着他们,不要他们有半点松懈。
好在昨天盗匪没有前来攻城,让大家稍稍宽慰了一些,也是躲过一时是一时,希望那场命中注定的战斗如噩梦醒来般的成为过去,日子依旧是那样平淡但艰苦的过活。
今天一大早,贼人那里也是没有动静,大家就一起舒了口气,期盼着就这样平安的度过这难捱的一天。
但好梦没有如预期般的一睡不醒,在日上三竿的时候,远远的盗匪的营地里开始喧哗呼叫,大队大队的盗匪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如果那也叫武器),抬着新打造的云梯,开始在自己防守的这面城墙前汇集,自己站在城墙上面,看的更加真切也更加震撼,上万人那是无边无沿的感觉,密密麻麻的铺满了城墙前面那大片的空场几无落针之地,一面面各色的旗帜,或画着狰狞的猛虎,或是一个火红的狐狸,或是一只叫不出名字的怪鸟,或者干脆就是一张破布,呼啦啦的飘在那人头如海的上空。
但震撼过后看那盗匪,那哪里是盗匪,分明就是一帮流民。
在近处,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年纪长的都快赶上自己那早死的爷爷,年纪小的就如同自己的小弟,还被他的娘亲用手拉着,就在那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张着一双无神的眼睛左顾右盼,根本不知道他即将走入死亡。看着这些盗匪自己从心里悲叹,这都是些被官府逼迫,被杆子裹挟的如自己一样的百姓父母啊,自己虽然长剑在手却怎忍杀伤?
敌阵后一阵低沉急迫的催战鼓响,那鼓声震撼心魄,但他突然听到一个小女孩的尖细哭声。
是的,在那震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四儿清晰的听到了一声尖细哭泣,那样的悲戚尖锐,就像是一把尖利的钢刀,划破了死气沉沉的天幕,然后深深的扎进四儿的心里,随着这哭声而后就是一片哭声,而后就是震天震地的哭声,连带这也感染着城上所有平民出身的乡勇签丁一起哭泣起来,天地为之一暗,刚刚升起的太阳也如不忍看着同类相杀而躲进了唯一一片云彩。
但哭泣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太阳也不能永远躲开,还是不忍心的再次露出他已经变红的眼睛,眼睁睁的看着即将到来的他的子民的杀戮。
对于四儿来说,贼人发动了,开始如洪水漫过大地一样,在震天的哭声里漫向自己,好像随时将自己掩埋在这洪流之中,这如巨涛一样的哭声和那沉闷的脚步让自己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大地和这以为依靠的城墙都瑟瑟发抖岌岌可危。
四儿就这样傻傻的看着城下的自己的爷爷小弟样的祖孙和那些人流慢过来,看着他们,竟然是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突然后背传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才让四儿回过神来,军士的叫骂声随后传入耳朵中;“你这个挨千刀的腌臜货,快快放箭,快快。”
没有人忍心对着城下的老人孩子放箭,都回头看着身后督战的士兵,满眼祈求,四儿含着眼泪颤声道;“军士大哥,这下面可都是老人孩子啊,我们怎能忍心下手?”
一句话未完,却换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鞭打;“找死吗?你这腌臜货?老人孩子又能怎样?他们是盗匪,是所到之处吃光吃尽的盗匪,你若是不放箭杀了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攻进城来,到那时就是你家破人亡了,为了你们自己快快放箭。”
想想官军大哥说的有理,那些个被饿疯了的盗匪一旦进城,那县城便会如蝗虫过后般的是一片白地,自己的母亲和小弟也一定会被盗匪杀害,自己仅有的几间草房也一定会付之一炬,现在是你死我活的时候,的确是来不得半点心软。
四儿就战战兢兢地的举起了弓箭,但仍然不忍心放开弓弦。
这时候离四儿不远的地方传来一声惨嚎,一个昨天晚上还和四儿一起抢一张大饼的签丁,由于不愿意对城下放箭而与督战队顶撞,被身后督战的一个百夫长毫不犹豫的剁翻。
那百夫长红着眼睛高举着还带着鲜血的战刀,扭曲着一张惨白白的脸,声嘶力竭的对周边所有目瞪口呆的签丁乡勇嘶喊着;“快放箭,如若不放就如同此人。”
四儿看着自己身后的卫所士兵已经把手按到了刀柄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挣扎在明末》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三章 漫天箭雨,网址:https://www.bqgbi.net/199_199567/112.html
貌似穿越还是重生
陛下宠我就宠我
死对头破产后我们结婚了
斜晖脉脉梦偎依
公子强得离谱,为何非要摆烂?
妖王宠妃:天才儿子贪财娘亲
混迹在美男佣兵团
剑来
我的极品女上司
大秦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