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定窑覆烧瓷(2/5)
白瓷进步了这么多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刚才前面的词语了,那就是“倒扣芒茬”,也就是“覆烧”。
听这些学名很难理解,但用大白话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把东西扣过来烧,所以才叫倒扣嘛。
因为一般的瓷器都是正着烧的,也就是平常我们怎么使用这个瓷器,它就是怎么放置位置烧造的,足在下,口在上。
而定窑的这种独特覆烧方式,则是将要烧造的瓷器扣过来烧,足在上,口在下,同时这也就造成一个定窑的特殊现象。
那就是它的碗口、或者盘口是涩圈,反而足部是满釉的,和其他正烧瓷器正好反过来。
也因为它的这个特点,才被老年间的行里人根据其特点,给它起了‘倒扣芒茬’的名字。
而这种覆烧的工艺,出现的时间只在宋代的一段时间内。
因为这种覆烧工艺也有其缺陷,就是它的沿口因为没有满釉,造成使用后的清洗不便,所以这种覆烧的工艺并没有存在很久。
这就更加说明了,这种覆烧定窑的稀有性。
现在经历上千年,依旧保持完整的定窑瓷器出现在周安的眼前,他岂能不高兴。
除了高兴,周安也很好奇,这种应该进入博物馆的文物,怎么可能摆在友谊商店里公然售卖呢?
国家不是有政策规定吗,乾隆之前的官窑都不让出口,更何况是北宋的定窑珍品?
短短的时间里,周安脑子就有了一种可能。
那就是鉴定这件定窑瓷器的专家出错了,要不然也解释不清啊。
也只有这种解释,才可能说得通!
说来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毕竟留存于世的定窑珍品何其稀少。
也难怪专家会出错,这种物件,一般人也很难接触一件、两件。
如果眼力不够,肯定会下意识的,先在脑海里将之判定为仿品。
之后也就随着心意,把真品判定为赝品了。
就好比,你在后世地摊上看到一件唐伯虎的画,你肯定会下意识的就觉得那是仿品。
要知道,那是唐伯虎的画哎,怎么能在地摊上遇见。
周安想的真没错,被分配来友谊商店进行鉴别的专家,水平还真不太高。
真正高水平的专家早就去博物馆了。
周安正想着,这北宋定窑瓷器就已经被那位服务员小姐姐放回了柜台里的木盒。
“别啊,这瓷器我买了,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阳门下正阳人》 最新章节第245章 定窑覆烧瓷,网址:https://www.bqgbi.net/177_177519/24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