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以糖为名(4/5)
朝与喜儿是知道实情的,的确是没花钱,一两银子都没付出。
“……”
王在晋就直接懵圈了,太子适才说花费百万银两,这又改口,难不成在刻意诓骗自己?
“此事朝野均未得知,爱卿可否保密?”
告诉少数几个人就行了,现阶段还没必要广而告之。
“自然!”
既然要听到了别人不曾知晓的秘密,王在晋也就只好答应太子的要求了。
“想必爱卿知晓我大明糖价如何,但爱卿或许不知道倭国糖价,所以……嘿嘿!”
就算有个中间商在赚差价,老子也照样不花现银就能借到兵。
“原来如此~!”
王在晋虽然年事已高,但也没到脑瘫的地步,太子即便没直言相告,稍微一想便能猜透其中的奥妙所在。
“正是!”
老王头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幺鸡也就不会否认了。
倭国这时候可是没有大面积种植甘蔗的,国内所须的糖类全部需要进口。
等到郑老屁干掉了爪子深得太长的荷兰人,大明就可以成为倭国糖类的独家供货商了。
王在晋没想到区区糖务,每年便能涉及百万两银子之巨。
难怪太子不想让朝野知道,想必太子从中也能赚取不菲的利润。
老王头是不相信太子会口出妄言的,因为户部与兵部的账目是可以查阅的。
更简单的话,直接向两部尚书询问一二便可真相大白,所以向倭国运糖应该是确定的事情。
为了便于出口,某太子打算在京城或者天金建立一家巨型糖厂,专门用来炼制白砂糖。
幺鸡还没傻到让郑老屁从两广往天金运甘蔗,只要在当地先行加工成粗糖,再通过海运,送到京金,过滤成白糖就可以出口倭国了。
如果在两广地区就一步到位的话,偷奸耍滑的郑老屁难免会架空某太子,单独与德川二货大将军交易,这就很不好了。
与倭国不同,华夏的糖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着作《礼记》与《楚辞》中,均有饴糖的记载。
南方制造的饴糖以稻米为原料,北方的饴糖则用黍米为原料,口感上相差不大,后来又发明了用高粱与地瓜做的饴糖。
随着蔗糖兴起,逐步取代了饴糖的主角地位,品种更加优良的在汉武帝时期被从中南半岛引入。
这也使得甘蔗在汉末至三国时期成为了三方屯田的主要作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黑太子》 最新章节第267章:以糖为名,网址:https://www.bqgbi.net/15_15723/263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