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43章:谁会尴尬(3/5)

就业岗位,吸收闲散妇女这样的劳动力。

想压缩生产成本也容易,朱慈烺不会一味打压工厂主,譬如两淮煤矿的土特产经过运河运抵长三角,价格也非常的便宜。

昊菁皇帝不可能指望着用煤炭来赚钱,这玩意大明遍地都是,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多,

尤其是澳州那边,电价非常便宜,几乎到了贴地皮的地步。

日落之后,凡是通电的地方,都会是灯火通明。

首辅黄金海岸在夜晚就名副其实了,加之气候宜人,每个夜晚都是一片声色犬马的场面……

在本土发展纺织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镇抚西域那边的土著。

上千万不会玩工业的土著,只能从事老本行,种地与放牧。

在大明王师收复这一地区之后,朱慈烺就已经保证土著们的生活质量不会下降。

牧场里有矿的土著直接就可以跟苏尼特这样的部落一样躺赢了,问题就在于地盘上没矿的是大多数。

好在大明需要他们的牛羊及相关副产品,譬如牛皮与羊毛,加上当地种植的葡萄、香料、棉花,刚好可以与本土的轻工业实现互补。

在光照充足的西域,棉花已经超过了粮食,成为当地的第一大农作物。

昊菁皇帝下达的包销命令在被彻底执行之后,多年下来也让土著们十分的放心。

在江南大力发展纺织业,就符合朝廷长期镇抚西域的初衷,并且会还能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海外市场份额。

大明制造—— ,已经成为了每个商品的既定标签,也是海外顾客认可的标志之一。

只要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不发生大问题,那么西域那边的棉农与牧珉的收入就有保障,也就不会出大事情。

虽然两地相隔数千里,甚至上万里,却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关系,西域就是江南的供应商。

朱慈烺下令压低煤炭销售价格,哪怕朝廷完全不从挖煤方面获得收益,也要确保这两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像整个泡菜的纺织市场,已经变成了大明纺织商们的自留地。

不负责任地说,大明对其断供纺织品,过不了多久,当地人就可能果奔出门了……

像郑芝龙带着乡亲们去南非屯垦,前期根本无暇种棉花,得先填饱肚子,凡是开垦出来的土地,一律要种粮食。

所有布匹都是用各种矿产从本土换购得来的,正因为如此,朱慈烺才允许布匹工厂主不需要用商品折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黑太子》 最新章节第1343章:谁会尴尬,网址:https://www.bqgbi.net/15_15723/133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