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产业升级(1/6)
.
为了补偿波洛与易卜拉欣内心的失望部分,朱慈烺也头一次同意转让汽车生产线。
向两国转让轿车生产线一条,越野车生产线一条,卡车生产线三条,囊括轻卡、中卡、重卡这三个型号。
奥斯曼帝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油比水还便宜的国家,能够一次获得五条汽车生产线,真是让易卜拉欣大喜过望。
当然,考虑到奥斯曼帝国的配套能力,在当地铺设的生产线前期每天的产量最多也就在五十辆左右,一年上万辆而已。
等到三五年之后,才会达到日产一两百辆的规模,真正成为奥斯曼的支柱型产业。
为了获得这五条生产线,波洛与易卜拉欣都付出了价值五千万银币的成品油与精铜。
代价不可谓不大,然而获得的回报也是较为丰厚的,等于实现了产业升级。
以前是造马车的,如今可以造汽车了,这当然能够振奋人心!
前期,所谓的生产线也就是条总装线。
直白地说,就是用从大明进口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就这,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会,连偷师学艺的机会都捞不着!
以最简单且风靡世界的甲壳虫轿车为例。
车壳包括前后保险杠、发动机盖、车门、边窗、挡泥板、车灯、踏板、雨刷器……
底盘包括转向连杆、转向齿轮、减震弹簧、悬挂支撑、底板、手刹、托臂、制动背板……
这些连一半的配件都不到,最精密的发动机就更别提了。
哪怕有了生产线,除了从大明帝国进口发动机之外,别无所求了。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与新印加帝国的产业工人前三年都是在给大明的师傅当学徒。
等把整个组装流程弄明白了,在没有师傅指点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组装好一辆汽车了,这才算是出徒了。
至于自行制造汽车所需的全部配件,没有五十年是别想了……
即便有这个愿望,兜里也有足够的钱,那还要看朱慈烺的心情!
让两国均具备每年不到十万辆汽车的产能,对大明汽车的市场份额威胁并不大。
而且两国工厂的产能也远远满足不了其自身的需要,未来五十年,依然还要从大明进口整车及零部件。
好的一面就是这两个被朱慈烺重点扶持的盟友,在工业基础方面,迅速追平,甚至反超了法荷等国。
此前,法国已经引进了“信天翁”战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黑太子》 最新章节第1315章:产业升级,网址:https://www.bqgbi.net/15_15723/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