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南迁之议(1/2)
朱祁钰眸光闪动,望着金英的目光带着几分赞许,同时又有几分复杂。
终究,还是有许多事情,依旧未变。
虽然场合不同,但是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场景却一般无二。
前世的时候,这徐珵也曾提出南迁之议,和如今一样,也是金英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平心而论,徐珵这个时候提出南迁的想法,并非全无道理。
大明立国几十年,历代皇帝对于都城的位置,皆是摇摆不定。
虽然到了先皇和今上之时,无论是从名义上还是实权上,都彻底确定了北京的都城地位。
但是须知,今上下诏正式将北京作为都城,令南京为陪都,也不过是在正统六年,距离如今方才年间便以入仕,深受太宗皇帝信重。
众所周知,最先开始提出定都北京的,就是太宗皇帝。
“此事断断不可,先太宗文皇帝陛下定都北京,我大明历代先皇陵寝宗庙皆在于此,足可见太宗陛下之心,便是希望后世子孙坚守于此,擅自迁都,岂非违背太宗陛下圣命?”
胡濙的话说得相对没有金英口气激烈,但是份量却不可同日而语。
且不说提出的理由,是违背太宗遗命,单是他老人家的身份地位,便不容轻忽。
虽然说如今百官之首,乃是吏部天官,大冢宰王直。
但是胡濙除了礼部尚书之外,还有一个极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先皇遗命的五位辅政大臣之一。
虽然因着他老人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这些年甚少插手朝事。
可随着三杨个个凋零,英国公生死不知。
如今还在朝的辅政大臣,竟只剩了他老人家一位。
他若不开口则罢了。
但凡开口,份量决不低于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
这便是徐珵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徐珵立功心切,却未曾想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现在朝中健在的大佬们当中,多为太宗陛下和先皇一手提拔,皆是坚定的北京定都支持者。
别说现在只是孙太后心中,可能有那么点小苗头。
便是真正的天子想要推动此事,都未必容易。
虽说如今情况特殊,但迁都之事,牵扯到方方面面。
绝非孙太后或者是朱祁钰能够一言而定的事情。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这位老大人也是太宗旧臣。
虽然直到先皇之时才得重用,但是态度也十分鲜明。
“臣附议,此事需当慎重,京师乃天下根本,一举一动皆是大事,何况祖宗陵庙,宫阙,皆在京师,仓廪府库,文武百官,千万百姓亦在京师,不可轻言弃之。”
陈镒的话,算是相对从比较理智温和的角度出发。
更多的是在强调京师的重要性和迁都的难度。
毕竟自从太宗皇帝定都北京之后,虽然仁宗,宣宗时代朝廷大政反复,但是始终没有实际行动。
所以北京作为都城的建设一直在进行当中。
时至今日,北京已经从实际意义上成为了真正的都城。
想要迁都,谈何容易?
最后出来开口的,才是徐珵最开始觉得最应该反对南迁的,兵部侍郎于谦。
毕竟,作为兵部的官员,轻易不会开口言退。
何况于谦是那般刚硬的性子,先前盘点兵员时,于谦的态度便可见一斑。
于侍郎自然也没有辜负徐珵的期望,开口便道:“如今局势危急若此,如今之计,当速召天下兵马勤王,死守京师,此时言南迁者,当斩!”
一个“斩”字出口,顿时让大殿中,变得有些杀气腾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兄何故造反?》 最新章节第七章:南迁之议,网址:https://www.bqgbi.net/153_153192/7.html
天启王座
武侠世界里的超人-遗失在流年
穿越交易网
收徒就变强!背叛我的徒弟痛哭流涕
皇家俏药娘
帝师王婿叶凡何思凝
开局抽到宇智波斑
在那遥远的边疆[60年代]
道是无情却有情
神器大道